发布时间:2025-07-28 10:43:07 作者:利家安金业 来源:原创
2013年4月,中国大妈们集体抢购黄金的疯狂场景震惊全球金融市场,这场持续数月的"黄金抢购潮"不仅导致国内金店库存告急,更引发国际金价剧烈波动。本文将深度剖析这场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、过程及影响,带您重温那段让华尔街都为之侧目的特殊历史时期。
2013年4月12日,国际金价突然暴跌9%,创下3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。4月15日金价继续下探至1321美元/盎司,较2011年历史高点下跌28%。正是这次暴跌,触发了中国大妈的抢金热潮。
据中国黄金协会数据:
中国传统的"藏金于民"观念在价格暴跌时被激活,"逢低买入"的理财思维与"黄金保值"的传统认知产生强烈共振。
2013年前后:
塞浦路斯危机引发欧元区动荡,美联储释放QE退出信号,高盛等机构集体唱空黄金,多重因素导致金价暴跌。
短期形成价格支撑,但2013年下半年金价仍下跌17%,大妈们普遍经历账面亏损。直到2020年疫情爆发,金价才重回2013年水平。
这次事件促使监管部门加强投资者教育,中国黄金投资逐渐走向理性化,黄金ETF等新型投资工具开始普及。
《华尔街日报》创造"dama"(大妈)英文新词,《经济学人》专题报道中国民间资本力量,成为研究中国消费金融的经典案例。
主要集中在2013年4月中下旬,持续到5月初,部分城市延续至6月。
集中抢购期约3周,但影响持续到2013年三季度末。
多数购买者持有至今(2025年)已实现盈利,但短期(1-2年内)大部分处于浮亏状态。
以实物金条(50g/100g)和首饰金为主,投资金条占比约65%。
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一线城市及浙江、江苏、福建等沿海省份表现最为突出。
2013年的这场黄金抢购潮,已成为中国民间投资史上的标志性事件。它不仅反映了特定时期民众的投资心理,更展现了中国民间资本的巨大能量。12年后的今天回看,这次事件对理解中国消费者的投资行为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